(相关资料图)
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意义毋庸置疑,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,都希望孩子尽早喜欢上阅读。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呢?如何阅读才有好的效果呢?这是值得家长思考的问题。
有的家长可能会觉得,只要孩子愿意读就可以了,读总比不读好,多读总比少读好。这种想法有一定道理,但是阅读的效果怎么样,也不能忽略。实际上,如果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只是囫囵吞枣,不走心、不加思考,时间一长,势必会觉得阅读是一件枯燥、无聊的事情,阅读的效果和收获也会大打折扣。
只有思考才能真正把阅读到的知识化为己有、为己所用。家长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内,尽量有效地指导孩子阅读,让孩子真正从阅读中受益。
一方面是在孩子阅读期间,要指导其真切地了解相关阅读内容所涉及的事物、观念及其之间的联系,并有一定的思考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要怕孩子提问,甚至应引导孩子多提问,因为提问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。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孩子多一些真实的生活体验,即陶行知先生所说的“生活即教育”,只有当孩子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及了解,当他阅读到相关内容时,才能更有效地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,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阅读材料。
举个例子,比如孩子在阅读描写动物园情景的相关内容,里面提到了狮子、大象、熊猫、猴子、长颈鹿等各种动物,如果父母曾带孩子去过动物园,孩子实际见过这些动物,脑海中有着相关的清晰形象和观念,并知道有些动物不能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场所等知识,孩子读起相关的内容来就容易浮想联翩、津津有味,从而爱不释手。孩子对于阅读内容中的相关观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,了解、掌握得越多越真切,其在阅读过程中就会越有兴趣,对于其中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也会掌握得越牢固和扎实。
反过来,孩子如果没有基于对相关观念及其意义的真切了解和把握,头脑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关于阅读内容的画面,其阅读的过程可能难以保持应有的、持续的兴趣和专注。这也是不少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无味、无趣而用心不专或半途而废的原因之一。
因此,要提升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获得相关知识的可能性,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就是让孩子尽可能地走出去,给予他们拓展视野、认识事物、增长见识的机会,比如平日多带孩子去公园、动物园、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美术馆、图书馆等,让孩子借机认识更多的事物、体验更多的场景,进而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内心,也帮助他们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更多的了解与思考。孩子在阅读过程中,当他很容易将读到的内容与实际了解的内容联系起来的时候,他对于阅读的兴趣会得到相应的激发和保持,伴随着更多知识的掌握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,孩子的知识、视野、素质、心智等也势必会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养成和提升。
(作者系天津市东丽区民生小学高级教师)